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533877858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研报告 >

2025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 334
      


1.jpg


2025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2.jpg


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移动设备(通常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的一种支付方式。

远程支付

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如网上银行 APP、第三方支付 APP 等),在电子商务平台等进行在线购物支付。例如,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物时,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货款支付。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的支付指令通过网络传输到支付平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资金的划转。

近场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主要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如 NFC(近场通信)、蓝牙等。以 NFC 为例,用户只需将支持 NFC 功能的手机靠近具有 NFC 功能的 POS 机,就可以完成支付。像在一些城市的公交地铁系统中,使用手机钱包(如 Apple Pay、华为钱包等)通过 NFC 技术刷卡乘车,方便快捷。并且,近场支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其通信距离较短,数据传输相对更安全。


3.jpg


移动支付的行业发展现状


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7-2023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17-2022年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1.41%;网络支付用户占网民整体的比例也呈提高态势,由2017年的68.8%提高至2022年的85.4%。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到9.43亿人,同比增长4.28%。


4.jpg


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预测


2030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有望突破800万亿元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网络不断升级,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中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未来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在2024至2030年间持续上升,商启咨询预计,2030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达到804万亿元,2024-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


5.jpg


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


公共交通: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地铁支持移动支付,乘客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购票或使用手机NFC功能刷卡乘车。

购物消费:线上电商平台购物以及线下商场、超市、餐厅等实体店铺消费,均可使用移动支付,扫码或出示付款码即可完成支付。

生活缴费:水、电、煤气、话费等生活费用的缴纳,能通过移动支付在相应应用中随时随地完成,无需到营业厅排队等候。

金融理财:用户可通过移动支付应用进行理财操作,如购买基金、理财产品,查看资产收益等,方便快捷地管理个人财富。

跨境支付:随着全球化加速,跨境电商、出境旅游等需求增长,移动支付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


6.jpg


移动支付的主要支付方式


扫码支付

商家将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支付客户端的二维码识别功能拍摄识别后点击付款完成交易,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是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

NFC 支付

通过在手机中植入 NFC 芯片或增加 NFC 贴片,使手机变成钱包,付钱时用户拿着手机在商户提供的接收器上 “刷一下” 即可,类似刷公交卡,Apple Pay、三星 Pay 是其代表。

刷脸支付

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3D 传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消费者支付时面对刷脸支付 POS 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自动将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关联完成交易,无需携带钱包、信用卡或手机。

指纹支付

用户在支付时通过按压指纹识别模块,系统识别指纹信息后完成支付,其安全性和便捷性较高,在许多移动支付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声波支付

利用声波传输技术,用户在支付时通过手机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收款方设备接收并识别声波信息后完成支付,不过其应用场景相对较局限。


7.jpg


移动支付的核心-场景建设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一种新式的消费习惯。

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手机支付。近几年,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支付业务量和移动支付金额也不断增长。预计数字经济的快速渗透,将为移动支付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移动支付竞争的核心是场景建设,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平台优势深度嵌入交易、生活和生产场景,形成用户黏性,迅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依托条码支付互联互通,银行可以共享云闪付服务场景与支付体系,用户在各类消费场景可以直接使用银行App进行移动支付,无需考虑支付条码的兼容性,有助于引导移动支付用户回归银行体系。目前,已有60家银行旗下App接入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这有助于加快实现银行体系的场景互通,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优化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4000多家商业银行、180多家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1.6亿经营主体和亿万消费者的支付需求。中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8.jpg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使用过的免密支付功能


数据显示,57.81%的用户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过小额免密支付,52.19%的用户在淘宝/美团等平台购物时使用过一定限额内的小额免密支付,40.47%的用户在各种APP的会员自动续费功能中使用过免密支付。


9.jpg


移动支付消费者常用的支付方式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使用过的支付方式中,手机支付以73.20%的占比位列第一,现金支付(63.46%)、实体银行卡刷卡支付(46.40%)分别位列第二、第三,14.06%的消费者使用智能手表支付。

数据显示,密码支付以75.34%的占比位列第一,远超其他手机支付方式,使用刷脸支付的用户占比达到55.82%,指纹支付的占比为45.84%。


10.jpg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常用的手机支付平台


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常用的手机支付平台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常用的手机支付平台中,微信、支付宝和云闪付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84.11%、83.66%和37.67%。此外,抖音支付(21.94%)、京东钱包(19.52%)、Apple Pay(16.94%)等支付平台也被部分用户所使用。

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平台关注因素

数据显示,使用手机支付平台时,近七成(69.29%)的用户关注平台的支付安全性,支付效率(57.34%)、隐私安全性(56.43%)和操作便捷度(54.61%)也为众多用户所关注。


11.jpg


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及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兴起,跨境支付将成为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将推动移动支付与数字货币的结合。同时,由于国家对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的重视,未来移动支付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助力金融包容性进一步发展,让更多人通过移动支付享受到便捷、安全和可靠的支付服务。

跨境支付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境支付将成为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移动支付将进一步改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资金转移和交易流程,跨境支付将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为全球商务和旅游带来极大便利。

数字货币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货币的兴起,移动支付将与数字货币相结合。数字货币的使用将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跨境交易。

金融包容性提升

移动支付具有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和覆盖面广泛的特点,能助力金融包容性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移动支付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人通过移动支付享受到便捷、安全和可靠的支付服务。


12.jpg


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深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洞察用户消费习惯和支付偏好,实现个性化支付服务推荐、风险防控等。如支付平台可提前预测用户支付需求,提前调配资源,提升支付效率。

区块链技术融合: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优化跨境支付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还可用于构建更可靠的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保障支付安全。

生物识别技术拓展:指纹、面部、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支付领域,使支付过程更便捷、高效和安全,减少密码输入等繁琐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渗透,如公交、地铁扫码乘车普及,医院缴费、挂号等通过移动支付实现,校园内的学费缴纳、食堂消费等也更多采用移动支付方式。

线下实体商业融合:与线下零售、餐饮、娱乐等实体商业深度融合,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无感支付、自助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提升消费体验和商家运营效率。

跨境支付增长:随着全球化加速,跨境电商、出境旅游等需求增长,移动支付企业将加强跨境支付业务布局,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更便捷、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如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实时汇率转换等。


13.jpg





END



商启1000+行业研究报告 为投融资赋能


14.jpg



查看更多 >>

推荐报告